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没有白血病的称谓,白血病是现代医学的名称。19世纪中叶英国医学家本尼特和德国医学家维尔肖在对血液病的研究中,把这种以血液中的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血液病称为:“白血病”或“白细胞病”,于是有了白血病之名称。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其发病特点,当属祖国医学中的:“虚劳”、“热劳”、“温病”、“瘀积”、“痰核”、“血证”等范畴。
[圣经总录]记载:“热劳之证,心神燥,面赤头痛,眼涩,唇焦,身体壮热,烦渴不止,口舌生疮,食欲无味,肢体痛庝,多卧少起或时汗,日渐赢疫者是也。”这种描述和今之白血病十分相似。[诸病源侯论。虚劳骨蒸侯]记载:“内热甚至,其根在五脏六腑,其人。。。。。。骨肉自消饮食无味或皮燥而光蒸盛之时,四肢渐细,足肤肿起。”这些骨蒸之描述和现代急性白血病导致的代谢紊乱,反复低热,逐渐贫血,营养不良,肝脾肿大的恶病质相似。[丹溪心法]中:“积在左为血块,气不能作块成盛,坏及有形之物,痰与食积,血而成也”。[金匮要略。虚劳病脉并治篇]载:“人病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皮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这些都和白血病中的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极为一致。[素问。评热病论篇]中“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燥急,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与今之白血病高热及败血症临床表现有极其相似之处。可见早在数百年前祖国医学对白血病已有了生动的描述和记载。
结合现代医学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大致可做如下认识:虚劳是白血病所致之贫血,热劳是白血病所致之发热,瘕积是慢粒的肝脾肿大,血证是血小板低下凝血异常所致的紫瘢、便血、尿血、鼻衄、齿龈出血,急劳是急性白血病或慢粒急变,痰核瘰疠是急淋或慢淋的淋巴结肿大等。